——2025年9月4日
在洋青鎮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
洋青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林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大會做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4年工作回顧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錦繡洋青識變應變、聚力突破、加快發展的重要一年。這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縣委工作要求,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和鎮人大的有力監督支持下,以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為抓手,圍繞“農業專業特色鄉鎮”發展目標持續發力、攻堅克難、奮勇爭先,扎實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順利通過省第二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評定,較好地完成了鎮十八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項目、穩增長,鎮域經濟邁上新臺階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緊盯全年經濟目標任務,堅持“經濟為本”發展理念,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穩健增長。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8.52億元,同比增長1.2%,農林牧漁總產值達21.83億元,同比增長5.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4億元,同比增長43.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0.68億元,同比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億元,同比增長2.6%。全年稅收收入5180萬元、規上工業總產值25.08億元,工業經濟穩中有進,新增規上企業2家,總數達14家,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堅持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抓項目、培產業、擴投資,立足洋青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積極對接鄉賢企業,全年實現新引進百萬元以上項目3個,總投資3950萬元,其中湛江市悅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場項目及中廣核洋青鎮光伏充換綜合能源項目已建成投產,湛江生態循環農業食藥用菌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正有序推進。
項目建設高效推進。堅持“項目為王”理念,緊扣政策導向、集中力量主攻重點項目建設,德亞礦業石英砂加工項目、洋青蔬果交易市場項目(一期)、天地壹號遂溪產業園項目(一期)、紅杉新型材料石英砂及其配套新型材料項目等4個市縣重點項目已竣工投產,累計完成投資額2.63億元。貫達石英砂精選加工項目已基本建成,湛江市遂溪縣洋青鎮桔仔樹林隊礦區玻璃用硅質原料(石英砂)礦建設項目、遂溪縣惠合投資有限公司年產14萬立方米建筑用砂項目等均按序時進度穩步推進。
以特色產業為引擎,提質量、塑品牌,鄉村振興開創新局面
農業質效更加凸顯。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全鎮共種植早晚稻4.96萬畝、玉米0.44萬畝和其他糧食作物1.14萬畝,撂荒耕地復耕239.51畝。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農用機井設施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積極發放各類惠農補貼,2024年共發放耕地地力補貼1361.04萬元,惠及農戶14852戶,補貼面積達13.4萬畝。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及違法圖斑、耕地“非糧化”問題整改,全年完成遂溪縣土地衛片執法圖斑整治23宗、2024年度變更調查第一批圖斑(第一階段)“非糧化”整治復耕71.07畝、部下發及預調出待整改“非糧化”圖斑清表1164.75畝(其中復耕463.16畝),拆除違法違規建筑物(構筑物)14宗,立案查處非法采礦行為4起。
特色產業亮點紛呈。深挖資源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點推進洋青火龍果、火山紅薯、“欽蜜9號”百香果、香水檸檬等富硒農產品的規模化種植和品牌化營銷,目前,全鎮種植火龍果3萬畝、紅薯1.61萬畝、百香果1.45萬畝、香水檸檬0.55萬畝。創新開展“三品一標”提升行動,通過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塑造、標準化生產,顯著提升甘薯產業核心競爭力,圓滿舉辦廣東遂溪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首屆甘薯文化周,成功打響“火山紅薯”品牌美譽度、知名度,“火山紅薯”一躍成為鮮薯市場的領頭羊,獲評2024年最受大眾歡迎的十大廣薯,年銷售額超2億元。
鄉村振興持續發力。充分發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橋梁紐帶作用,整合各組團幫扶單位和社會資源,群策群力全域整治人居環境,穩步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施“規劃-入庫-建設-管護”全周期管理流程。2024年度統籌調度駐鎮幫鎮扶村專項資金837.5萬元,規劃入庫道路硬底化建設、路燈建設、風貌提升及環境整治建設等項目35項,累計完成道路硬底化219.7米、路燈安裝184盞、瀝青鋪設1265.9米,下達資金311.25萬元,實際支出254.63萬元,支出率達81.81%,形成“謀劃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
以典型培育為抓手,重建設、強整治,城鄉融合煥發新活力
強力推進典型鎮建設。堅持規劃領航、多元筑基、風貌換新三向發力,科學編制2024-2026年典型鎮建設規劃和建設方案“一張藍圖”,建設規劃方案榮獲省級評審“優秀”等次。創新構建“黨建引領+多方聯動”模式,全面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典型鎮建設。精心謀劃典型鎮創建專項債券項目,依托建筑業央企結對幫扶作用,加速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形成以圩鎮為中心的“七彩生活圈”。完成出入口通道標識設計和周邊環境提升,塑造具有鮮明農業文化特色的美麗入口通道。錨定外立面5要素,有序提升府前路沿街建筑外立面、人行道,全力打造美麗示范主街。美化提升青娥路127座房屋外立面,打造連片農房風貌提升示范樣板。升級改造原洋青農貿市場,為市民提供買菜購物新體驗。盤活原獸醫站一樓打造洋青特色農產品集中展示供銷室,建成美麗圩鎮客廳,全方位展示洋青歷史沿革、文化發展和特色產業。優化提升美麗碧道和綠美生態小公園,打造休閑打卡新地標,美麗碧道更是多次贏得省市領導的高度稱贊。
嚴格規范圩鎮新秩序。鐵腕整治圩鎮“六亂”,采取“定期巡查+勸導教育+現場整改”工作模式,常態化對圩鎮中心區域和X672沿線擺攤設點、占道經營、違規停車等行為開展專項整治,2024年以來開展“六亂”整治近700次,處理垃圾亂堆亂放3108處、車輛亂停亂放724宗、“三線”問題150個,規整“三線”7.051公里,清理“牛皮癬”小廣告12353處,引導超600家商戶入戶規范經營,圩鎮環境和商貿秩序持續向好。
扎實推進典型村培育。全力培育打造第二批典型村克須村,系統編制三年建設規劃方案,科學布局鄉村風貌提升、基礎設施提檔、農田水利完善等3大建設項目,深度挖掘可復制、可推廣的亮點和案例,項目案例榮獲湛江市第七屆改革創新大賽三等獎,形成“點上有精品、線上有風景、面上有形象”的示范格局。創新構建“傳統工藝+現代設計”轉化模式,回收利用舊船木刷油上色改建為宣傳防護欄,將傳統籮筐改造為垃圾桶,對舊房屋外立面進行特色墻繪,打造出一條以綠色環保低碳為主題的“鄉村游”精品路線。大力推進“積分超市”激勵機制,用“小物品”匯聚村莊治理“大動能”,有效提高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積極性。以科技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通過深化克須村智慧網格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健全“人防+技防”的監管體系,實現了鄉村的有效治理,成功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村。
以綠色發展為底線,守生態、繪底色,綠美洋青厚植新優勢
綠美建設質效持續彰顯。全面推進“林長制”,壓緊壓實林長巡林護林職責,2024年累計開展巡林2304人次,有效提升森林資源管護水平。扎實推進鄉村綠化,積極鼓勵村民在庭院、房前屋后種植花草樹木,建設美麗庭院650戶、“綠色生態小版塊”24處,獲評遂溪縣尋找“美麗庭院”活動先進集體。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共組織動員企業鄉賢、黨員群眾等2000余人次開展植綠護綠活動161場次,發動社會企業、鄉賢、鎮村干部捐資30余萬元、捐苗3000余株。截至目前,全鎮共種植喬木、黃皮果等各類樹木16743棵,超額完成全年種植任務數。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亮麗。堅持以高顏值生態,支撐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突出抓好水環境治理,嚴格落實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2024年全年依法拆除和責令停養牛蛙場5個。嚴格落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河道“四亂”整治,共清理河道溝渠16公里,累計清理水浮蓮和水上漂浮垃圾超過10噸;重點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鎮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自然村171條,完成率達100%。
以民生保障為根基,辦實事、兜底線,社會事業再添新福祉
文化事業穩步發展。堅持農村教育資源整合,持續開展“獎教獎學”表彰活動,洋青鎮教育發展促進會成立七年累計籌集資金845.49萬元,2024年表彰優秀師生2586名,獎教獎學總額達465.66萬元。大力推進教育全面均衡發展,通過政府主導、發動鄉賢等多方社會力量捐資110萬元建設的洋青鎮首個游泳池已竣工。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發動44800余人次參與典型鎮創建、交通勸導、綠美生態建設等志愿活動2190次。
民生實事成效顯著。緊扣民生重點,不斷增進民生福祉,2024年我鎮實施民生實事項目10個,總投資3.75億元。其中桔仔樹正大段道路硬底化、洋青鎮區太陽能路燈建設、倆塘村飲水工程、德亞礦業石英砂加工、火龍果交易市場建設、Y578線團結至司馬塘段路面改造工程等6個項目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沙古中心幼兒園建設、水浮坡村委會Y569道路修繕、Y725線寮客南至牛欄路面改造、Y569線外村塘至洋青段路面改造等項目正穩步推進。
民生事業穩中有進。持續做好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補貼、關愛婦女兒童等工作,2024年共發放低保、特困人員、困境兒童、臨時救助金、殘疾人兩項補貼、醫療救助等各類資金1651萬余元,慰問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17人,完成危房改造4戶,為適齡婦女提供“兩癌”免費篩查150人。深入推進智慧停車場項目建設,全年新增公共停車位62個,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增強。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有力推進,惠民效能持續顯現。
以秩序穩定為基礎,筑防線、防風險,平安建設筑牢新屏障
安全生產常抓不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責任,持續開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食品包保,防溺水,自建房、道路交通、消防、燃氣、農機安全等各類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全年舉辦各類安全生產培訓班20場次,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煙花爆竹“打非”、消防安全夜查和道路交通、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127次,發現并整改各類安全隱患374條,開展防汛防風、消防安全疏散、森林防滅火等主題應急演練10場次,設置交通安全警示標志39處,有效防范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社會治理長效長治。積極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持續深化“3+3”聯調機制、“和事亭”“一本清臺賬”和“數字鄉村”等基層治理模式,穩步推進平安夜訪工作,大力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全年有效調處群眾來電來訪467宗,處理完畢458宗,受理率100%,調處成功率98.1%。常態化組織開展反邪教宣傳和掃黑除惡、未成年人保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控等工作,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做好重大敏感時期安保維穩工作,社會大局實現和諧穩定。
(七)以作風建設為統領,轉作風、樹形象,效能政府展現新作為
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為重要抓手,大力抓好鎮村干部的學習培訓和教育管理,全年開展干部集中學習34次,組織觀看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片4場,覆蓋人數超4000人次。堅定不移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與腐敗問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在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上同向發力,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不斷改進。
法治效能全面提升。廣泛聽取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配合縣委第四巡察組做好巡察整改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配合縣級部門辦理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3件,辦結鎮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32件。充分發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作用,全年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164場次,覆蓋5000余人次。村(社區)法律顧問解答群眾法律咨詢問題545件,有效提升了群眾法治意識。
政務服務持續優化。扎實做好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隊伍管理得到加強,服務質效明顯提升。嚴格執行政務公開制度,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網站主動公開政務信息96條。此外,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圓滿結束,統計、群團、檔案、退役軍人、統戰、教育、文化、宣傳、武裝等各領域工作皆取得新成效,為促進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各位代表!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鎮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鎮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鎮人民和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洋青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強,精深加工不夠。二是農村發展活力不足,閑置土地開發利用率低,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還有待拓展。三是公共服務供給、基層社會治理與群眾期盼仍有差距。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意識,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的關鍵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縣委、鎮委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全力以赴抓經濟、抓民生、抓環境、抓作風,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開創洋青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紅火市鎮,綠美洋青”發展新篇章。
2025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做強實體經濟,推動鎮域經濟爭先進位
雙招雙引“添動能”。堅持招商引資引擎地位,實施“走出去+請進來”雙向發力,通過行業協會、商會等資源渠道精準對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大力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活動,加快推動在庫項目轉化為簽約項目、在建項目,重點推進廣東弘進年加工6萬噸海濱砂礦選礦建設工程項目、桔仔樹林隊礦區玻璃用硅質原料(石英砂)礦建設項目、駿康養殖場等3個項目動工,力促遂溪超全養殖場項目、貫達石英砂精選加工項目、惠合投資年產14萬立方米建筑用砂項目、悅瀾農業養殖場項目等4個項目投產達效。深化政企銀稅商協同機制,建立“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專班”推進體系,力爭2025年新增1家規上企業、1家四上企業,實現納統工作提質增效。
基建提質“強支撐”。加快洋青工業園區擴容提質,不斷完善園區道路、水電管網建設,引導食品、中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向園區集聚。積極申請專項債券,加快二糖廠石英砂現代化產業園建設,引入光伏玻璃、電子玻璃等硅基新材料企業,構建砂石開采、精深加工、尾料利用的全產業鏈。全力推進合湛高鐵洋青段征拆工作,進一步深化與建筑業央企(如中交集團)合作,推動鎮域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為產業擴容提供硬支撐。
富硒賦能“塑品牌”。充分發揮洋青鎮“富硒土壤”優勢,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品牌,推動火龍果、火山紅薯、“欽蜜9號”百香果、香水檸檬等產品通過綠色認證,提升市場溢價能力。加快推進永恒農業與30家種植大戶相互合作,抱團發展,研發引進黃龍、燕窩等高附加值新品種,推廣脫毒組培、水肥一體化、補光技術等現代化種植模式,提升單產與品質,力爭火龍果畝產達1萬斤。引入龍頭企業建設加工廠,鼓勵現有企業與大型加工廠合作,引進一批精深加工設備,自主開發果汁、酵素、果干、紅薯粉、生物飼料等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并提高附加值。
提振消費“激潛力”。積極響應2025年國家消費升級新政,鼓勵居民置換智能家居設備或新能源交通工具。開發綠美生態小公園、運河生態休閑走廊等夜間文旅場景,打造“運河夜市”“生態美食街”等特色消費空間。創新“農業+文旅”模式,串聯火龍果種植基地、火山紅薯文化展示館、美麗圩鎮客廳、農產品展廳、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資源,培育采摘體驗、農家樂、田園觀光、農業研學、戶外擴展等新業態。
(二)堅定不移推進典型培育,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持續優化典型鎮建設存量。鞏固拓展典型鎮建設成果,加快圩鎮開發建設,豐富拓展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內容,不斷推進示范主街美化亮化,持續開展房屋裝飾性改造、店招整治、三線下地等風貌提升項目,著力提升主街整體形象。持續深化鎮區“六亂”整治,積極引導群眾落實“門前三包”,通過“微改造、小提升”“掃干凈、擺整齊”,全面改善圩鎮人居環境質量,補齊城鎮功能性短板。
不斷突破典型村培育增量。圍繞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在鞏固深化第二批典型村培育成果的同時,持續實施“特色產業培優、基礎設施迭代、人居環境美顏”三大行動,嚴格落實專班推進、掛圖作戰、節點考核等攻堅舉措,加速推進平坦村、檳榔村、沈村、古村西村、竹山村等第三批典型村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見效,以點帶面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推動“百千萬工程”示范效應全面顯現。
(三)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質效
積極探索綜合治理。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河長+林長”網格化聯合巡查機制,一手抓河道管控,一手抓森林管護。加強土地動態管理巡查,健全巡查常態化機制,扎實推進“兩違”整治,堅決遏制“兩違”增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徑,利用林地資源發展壯大林下養雞產業,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有序建設和美鄉村。持續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不斷完善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全域鋪開“萬村清潔”行動,縱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打造國道228遂溪段、蘭海高速遂溪段、洋青鎮西埇村一洋青鎮圩、洋青鎮圩一楊柑布政村路口等六條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大力開展綠美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在鎮內主干道、村莊公共區域及“四旁五邊”見縫插“綠”,全力提高全鎮綠化覆蓋率。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全面梳理并盤活村級閑置土地,以克須村為試點成立村投公司,采取“跨村合作、多村共建”模式整鎮推進。積極搭建村企合作橋梁,引導村級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專項資金投入本地龍頭企業作為生產經營流動資金,通過構建“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助力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四)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推動人民生活品質提升
強化民生兜底保障。嚴格落實各項惠民政策,重點關注低保、特困供養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著力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認真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的關愛服務,全力提升分散供養特困老人居住環境,不斷擴大城鄉社保、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統籌抓好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各項工作,努力把“民生清單”變為群眾的“幸福賬單”。
優化普惠民生服務。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用好教育發展促進會平臺,凝聚獎學助學濃厚氛圍,鼓勵開展“村BA”“村超”、太極拳等各類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文化需求。聚焦民生關切,以“2025年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為抓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夯實為民服務基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扎實做好基孔肯雅熱防控工作,筑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
(五)堅定不移完善基層治理,筑牢社會和諧穩定基礎
抓實抓細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緊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氣、消防、煙花爆竹、森林防滅火、危化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常態化做好安全生產檢查及隱患整改,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統籌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扎實開展防火、防汛、極端天氣等應急演練,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強化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切實提高搶險救援、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著力深化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基層反邪教業務“五個到位”試點工作,全面落實保護未成年人“三項制度”,用好用活“民情地圖”,充分發揮洋青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效能及其網格支部治理和服務優勢,做細做實信訪維穩、掃黑除惡、禁毒、反詐騙等工作。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提高群眾法治素養。
(六)堅定不移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高站位打造忠誠政府。全面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用好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不斷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高水平打造法治政府。主動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確保政府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高效運行。依法接受鎮黨委的領導和鎮人大的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深化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高標準打造廉潔政府。縱深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鍥而不舍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強紀律監督。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把有限財力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處。嚴肅認真做好縣委巡察“后半篇文章”,建章立制,確保長效,堅決守護洋青政治生態“綠水青山”。
各位代表,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奮發有為的狀態、破釜沉舟的氣魄,同心協力,砥礪前行,為洋青鎮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奮斗!